特色文化点缀幸福生活
特产中国tc.china.com.cn 时间: 2013-03-05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大渡河从西南流来,在峨眉山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间打了一个大弯,又折而向东北流去。我的家就在这里,名叫沙湾。”11月16日,在30名儿童的诵读声中,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的郭沫若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除了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这些常见的文化阵地外,乐山沙湾的群众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可以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处。坐拥着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优势文旅资源和郭沫若故里的四川省乐山市,紧紧围绕突出特色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目标,积极推动乐山从“文化名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小广场培育多元文化
行走在乐山的大街小巷,文化广场上自发聚集着一起唱歌跳舞的人们。可不要小瞧乐山的文化广场,这里的文化广场各有特色。“每周五晚上沫若广场有文艺演出,周六晚上放电影。要唱歌就去肖公嘴广场,过年过节可以去阳光广场。”谈起当地文化广场的差别,乐山市民都能娓娓道来。
据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周玉容介绍,截至目前,乐山市已建成县乡文化广场100余个。近年来,乐山以中心城区12个特色文化广场为核心,积极将文化广场打造成为群众休闲文化娱乐的重要阵地。文化广场的发展,也让乐山群众文化从单一的、秧歌式的集体舞发展为多元的群众演出。
12年来,在乐山中心城区,12个特色文化广场像12颗明珠一样,点缀着乐山人幸福的文化生活。事实上,文化广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广场,而是一张具有乐山特色的城市名片。把文化广场打造成广场文化并塑造成一个特色文化品牌,乐山独具匠心的做法收获的是全市40余个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壮大。
场地、灯光、音响等设备都由政府无偿提供,还有相应的财政支持,有了如此优越的条件,乐山的民间文艺社团渐渐展现出了专业水平。有着“获奖专业户”之称的乐山青衣江合唱团就是经常活跃在乐山各个文化广场上的一支草根乐团。2009年,在韩国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暨第一届世界合唱锦标赛上,该团荣获比赛民谣组金奖;2010年,作为四川唯一一支参赛队伍,该团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摘得铜奖;2010年底,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上,又以3首原创曲目斩获杰出创意奖、最佳指挥奖、优秀演唱奖和优秀组织奖四项大奖。
都是“文化之乡”
乐山的特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中心城区,乐山市所辖区县亦如此。近几年,乐山大力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强市项目建设,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文化建设重点。峨眉山市是峨眉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文化”就成了峨眉山市的文化代名词;夹江县是全国著名的“秧歌之乡”,突出夹江秧歌特色,打造“秧歌文化”也就成了夹江县的主要目标……
一个县域一个特色品牌,利用这些特色文化品牌,搭建文化载体,让文化更多地惠及百姓,每一个乐山人的幸福指数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22年光阴,上千场演出,受众10余万人。对于专业演出团队来说,这也许只是一组普通数字,但是对于乐山沙湾区嘉农镇的魏氏家庭文艺队来说,却是一组自豪的数字。爷爷魏世铎是文艺队的掌门人,儿子、孙子、孙女、媳妇、女婿等是文艺队的演员。22年来,靠着对文化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用枕巾当围腰,被面当裙子,用简单的乐器和道具,这个家庭文艺队为当地群众免费表演自编自演的各类文艺节目,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沙湾区所有乡镇、临近区县甚至其他市州,当地群众都亲切称呼魏氏家庭文艺队是“活跃在田间地坎的乌兰牧骑”。
投资8000万元建文化站
乐山群众文化之所以如此朝气蓬勃,离不开乐山蓬勃发展的经济。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乐山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今年5月出台的《中共乐山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乐山所有城区要基本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农村要基本建成“十里文化圈”。《决定》更明确要求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1%以上,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决定》还规定,乐山市每年设立文化文物专项资金468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近两年来,乐山仅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总投资就将近8000万元。”周玉容说。
本报驻四川记者 梁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