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中国> 活动

中国铁建投资公司:为了古都的青春绽放

特产中国tc.china.com.cn 时间: 2013-11-21   来源: 国际商报 

——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投资建设纪实

■ 水里来,泥里去,因为他们的执着奉献,梅子洲头的中国铁建劲旅,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 重承诺,严管理,因为他们的不懈追求,金陵古都的青奥路上,即将矗立一座永久的丰碑!



南京青奥轴线超大深基坑施工

11月3日的南京,天气晴朗,微风中夹带着一丝初冬的微凉,但这座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却处处荡漾着青春的气息。明年8月,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这里举办,许多青奥会配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也就是在这一天,青奥会的重点配套建设项目工地传来喜讯: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项目主体完工,这比合同工期提前了近两个月。

梅子洲东岸便是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的工地。该工程是南京青奥会的重点配套工程,位于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主要由青奥轴线主线隧道、滨江大道下穿隧道和青奥轴线广场地下空间组成。自2012年5月开工以来,至2013年11月3日,历经17个月的鏖战,中国铁建建设者向青奥会和南京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高处望去,整齐的结构横布在大地,仿佛等候检阅的雄狮劲旅;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为这里带来了一份收获的喜悦。可以预见,这座呼之欲出的宏伟“地下宫殿”,必将为南京带来更加便利的交通,也将为梅子洲头增添更加动人的风采。

然而,这项工程的难度之大、工期之紧、要求之高,也让中国铁建的建设者们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年多来,在深达27.5米的基坑中,他们与淤泥较劲,与污水搏斗,一次次挑战并超越了工作极限。风霜雨雪中,他们不惧不退,为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为青奥会的顺利举办,倾尽了智慧与汗水,中国铁建的旗帜将牢牢地矗立在梅子洲头,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不屈意志和慷慨情怀……

攻坚战:科学施工破解地质风险

回顾一年多来的艰苦奋战,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青奥项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卫华感慨万千:“经常半夜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就觉得哪儿有问题了,马上又给施工现场打电话。责任越大,压力越大,如今最大的施工风险已经过去,也勉强算是松一口气了。”



中国铁建投资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宁(右二)、总经理王巍(右一)检查南京青奥轴线工地,听取李卫华(左一)的现场汇报

在国内诸多城市中,多有类似下穿通道、地下隧道等工程项目,却没一个能够像青奥项目这样,让建设者如此战战兢兢。

据李卫华介绍,青奥轴线地下工程开发面积约21000平米,总投资约21.7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与梅子洲过江通道一并形成北接宁和高速,南接绕城立交,沟通联系老城中心区、河西新城区和江北新城的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该项目的设计也极为新颖和复杂,整个工程平面呈现T字形,全长约1.7公里的隧道主线,共设置了11条匝道,各种匝道、合流点、分流点、地下停车场以及青奥博物馆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三层“隧道立交”结构,是国内最为复杂的同类工程,其“深、大、险”的特征也让建设者如履薄冰。

深: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7.5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大:工程总开挖面积约15万平米,开挖土方165万方,浇筑混凝土45万方,结构钢筋使用量达8万吨;

险:地处长江沿岸,地质条件恶劣,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涌、管涌,开挖过程必须确保长江水文安全,控制地面和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工地附近,记者看到,青奥轴线四周布满了青奥中心、青奥双塔楼、国际风情街、长江大堤、省武警总队等重要的建筑物,其中青奥中心、双塔楼、国际风情街均为高层建筑,距离基坑较近。

“最近的楼距离基坑仅有7.5米。”中国铁建十五局青奥项目部项目经理万雨晴说。

据李卫华介绍,由于长江岸边的地质条件以淤泥质和粉细砂为主,不仅土质松软且透水性极强。基坑开挖过程中,因为来自周边的压力,淤泥向挖开的空间抬升挤压,对基坑中的柱体、围护墙体产生冲击,使其容易发生位移。

“我们这里在向下开挖,一天天地变深,两边的高楼在向上建设,一天天地增高,不平衡一天天加剧,对整个基坑的支护结构要求非常高,一旦基坑坍塌,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李卫华说。

“地下的情况就好比嫩豆腐,我们在嫩豆腐里挖隧道!”李卫华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同时,“来势汹汹”的长江水也时时刻刻考验着建设者的意志。由于基坑所在位置距离长江岸边最近的地方仅有90米,而且是越靠近长江,开挖深度越深。在长江边的强透水复杂地质条件下,开挖期间每天的涌水量最高达25万立方,整个工程下来,要抽出6000万方水,相当于14个玄武湖水的容量。

“基坑开挖时如果不能很好地降水,造成基坑脱涌,江水回灌,对整个工程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中国铁建十四局青奥项目部项目经理史庆涛说。

可以说,青奥轴线地下工程的基坑开挖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关键战役。

开工伊始,指挥部就成立了专家组,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岩土力学学会理事长钱七虎担任专家组组长。指挥部先后组织召开了12次技术方案专家审查会和方案评审专题会。

指挥部还建立了专业的检测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前哨站”,实现了基坑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

“我们每天早晚都要查看、记录实时数据并上传到网上,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任何一方都能及时看到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即采取措施。”李卫华说。

在青奥轴线地下工程中,建设者运用到了目前国内所有地下工程的技术工艺:地下连续墙、格栅地连墙、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自凝灰浆墙、钢板桩、锚喷支护……俨然就是一部地下工程施工工艺的百科全书。无论是什么常规的施工工艺,到了青奥轴线项目,却又变得格外不同。

一般说来,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通常会在开挖区域的两边做好围护墙,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安装内支撑,以确保支护墙体的稳定和安全。但在青奥项目,一方面开挖跨度实在太大;另一方面还存在“坑中坑”的复杂情况,没有办法使用这种传统的支撑方式。

最终,建设者另辟蹊径。他们在传统“一”字形地连墙维护结构外侧延续建设了倒T字形的地连墙,与“一”字形地连墙通过型钢连接,组成了一个“工”型的格栅地连墙结构,将内部没有支撑的基坑围护墙体,从外面牢牢地拉住,不仅创新实现了稳定的围护结构,而且还大大释放了开挖区域的作业空间。

史庆涛说,为了对基坑开挖进行最稳固的支护,他们将地下连续墙打到了基岩以下2米的深度,总深度达54.5米,这种采用自凝灰浆的新型墙体,目前只在三峡大坝等少数工程上使用过。

因为地质复杂,开挖面积大,建设者们不得不将基坑分作多个施工区域,一点点地开挖;每开挖一个地方,同时还要大规模开展降水排水工作。

“除了正常的降水井,我们在基坑外面还多挖了38口降水井,一旦发现基坑水量过大,外面的大功率水泵就开始抽水。”史庆涛说。

突击战:夜以继日挥洒铁军豪迈

锦绣山川,千古金陵,南京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毛泽东主席曾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千古名句。

如今,中国铁建投资公司青奥指挥部也在这里掀起了一场新时代的突击战。



主体完工的南京青奥轴线主线隧道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