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产资讯 特产企业 特产专题 特产访谈 展会活动 特产文化 特色工艺 名优特产 农牧饮品 矿玉特产 特色美食

雁山区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走笔

时间:2019-08-13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巫美桥红 龙思思 苏必庆

8月9日,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潜经村委的碧岩阁码头人潮涌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乘坐竹筏,畅游漓江。

正在撑竹筏的贫困户吴秋红心里乐开了花:按照这样的势头,这个月收入3000元妥妥的;而他常年生病在家的妈妈,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娘”,在碧岩阁码头的旅游驿站里拥有了一间小小的格子商铺,此时正在铺面前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推介自己制作的手工粽子。更可喜的是,他家种植的4亩多柑橘已有一半挂果。估摸着今年全家的收入或将超过5万元,吴秋红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吴秋红一家的幸福生活得益于雁山区利用草坪回族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打造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像吴秋红一样受益的贫困户还有50多户。

作为广西唯一的少数民族回族乡,地处漓江精华段的草坪回族乡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民风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漓江东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它曾经也有过“甜蜜”的忧伤。“草坪回族乡2/3的土地在漓江核心保护区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不发展工业和大型养殖业,农民基本靠种田过日子。”该乡副乡长莫锦锋说,有很长一段时间,该乡的青壮年前往广东等地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据悉,2014年潜经村总人口为1946人,其中贫困户116户451人。

为了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6年,雁山区投资200万元建设了潜经村碧岩阁党建旅游驿站,从吃、住、行、游、购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服务。当地政府更是以驿站为纽带铺起脱贫致富路。驿站在用人用工上始终倾向于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了票务、安保、保洁、筏工等50多个岗位,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同时,驿站设立36个旅游商品销售摊点,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并安排潜经村党支部的党员担任“扶贫先锋”,指导贫困户销售本地特色产品、旅游产品和日用百货。此外,还在驿站旁投资74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并聘用贫困户对停车场进行日常管理,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两年多来,驿站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促进当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年均1300万元,使潜经村55户204人脱贫摘帽。由于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曾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率达60%。

与草坪回族乡不同,雁山区大埠乡最偏远的黎家村是一个深山中的贫困村。该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以前村民就种点稻谷维持生计,由于山高路远,村民想出去打零工都不方便,只能窝在家里,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口袋都是空空的。”黎家村党支书邓志贵说,当地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农特产品品质优良,但因为交通条件限制,一直无法外销,更谈不上扩大规模。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和雁山区党委、政府的帮扶支持下,黎家村实现了村村修通水泥路的梦想。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让该村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带来了新的希望。黎家村的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多点开花,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引擎。

“路通了,做什么都容易些。”黎家村贫困户邓焕弟告诉记者,通路之前,她家就守着一亩多水田。如今,她不仅种有6亩金槐,还养了80只鸡。

“我们山区自然条件好,适合放养牛羊。”黎家村贫困户毛春甫养了11头牛,牛还没有长大,就已被别人预订了,今年预计收入近2万元。“以前是想出去打工没有路出不去,现在让我出去打工我也不出去了。”毛春甫说。

据统计,目前黎家村有21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有15户,全村砂糖橘、金槐种植面积超过了600亩,竹鼠养殖500多只,年出栏牛羊300多头(只)。去年,村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整村成功脱贫摘帽。

“每个村贫困的原因不同,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雁山区扶贫工作负责人表示,该区是桂林市唯一一个有脱贫任务的城区,共有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52户4591人。近年来,该区根据各贫困村具体情况制定脱贫策略,截至目前,已有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933户3576人实现脱贫。 (巫美桥红 龙思思 苏必庆) 

(责任编辑:特产中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