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丰县“稻虾共养”稻田。
张忠建摄
2021年1月16日晚上十点多,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双河社区崔大岗村民组,室外气温零下三摄氏度。北风吹过露出稻茬的田畈,发出呜呜的声响。四野空旷无人,但注意看,会发现一星亮光,一个中年男子正蹲在田埂边观察稻田。
这里的稻田有点怪。一般冬闲田里是没有水的,这里却每一块田里都沿田埂挖了一道水沟,水沟里灌满了水。这样的气温下,水沟里自然结了冰。中年男子用手电照着冰面,冰层下聚集了一群舞着钳子、浑身紫红的小龙虾。男子微微一笑,在手机上给龙虾养殖群里发了条短视频,配上解说:近期上冻,当田沟里冰层厚度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就要破冰供氧,如果厚度达不到,就可以不管,大家留心了!
沿着近百亩的田块转了一圈后,他打着手电,往村里走去。寒夜里,这束光坚定而温暖,但握着手电的人,左脚走得有些趔趄——因为曾患小儿麻痹症,他落下了残疾。
他就是崔兴文,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通过“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崔兴文不仅自己从贫困户成长为养殖大户,更带动全县一万余名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崔兴文家所在的崔大岗,地处江淮分水岭上,双河水库就在村前,当地人的主要收入靠种水稻。过去因涝灾不断,粮食难以稳收,加上位置偏僻,2014年包括崔大岗在内的整个双河村(2018年改为双河社区)被识别为重点贫困村。
喝双河水长大的崔兴文,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上学时,每天他都要拖着病腿,穿过田畈去四公里外的学校。路上长满了荒草,他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在地,说不清跌了多少跟头。农忙时去田里劳动,他腿脚不便,别人能挑一百斤的稻子,他顶多只能挑五十斤。他家人口又多,负担重,一家人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全家只有两间土坯平房,一间畜着牛,一间住着人。很多个深夜里,听着隔壁老牛反刍的声音,好强的崔兴文就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长大后,崔兴文娶妻生子,为了家庭尝试了很多种致富途径。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崔兴文自己腿脚又不灵便,只能想办法在家门口做点事。他考察市场,发现药用土鳖虫市场正好,决定也试着养。买不起种虫,他就去村里人家的土灶里、草堆下寻虫,将家里的一间房子铺上细土,把捉回来的虫子放在土里,喂它们米糠、麦麸。在他细心照料下,土鳖虫长得挺好,春天养,秋天收,他高兴地装了一百多斤,运到附近的药材收购站去卖。没想到,原先每斤五元钱的土鳖虫因为养殖的人太多,收购价一下子降到了每斤不到一元钱,连成本都收不回。
转过年,崔兴文把目光投向村前的田畈,搞起泥鳅养殖。他想,喜欢吃泥鳅的人不少,价格应该不会低到哪里去。他手头还有两千元钱,又找人借了九千多元,买了泥鳅苗,挖了大水塘,照着书上教的,精心喂养。不想,收泥鳅时,连泥鳅苗都没见到几条。请教了专家才知道,由于水塘上没加防护网,这些泥鳅全被一旁水库里的水鸟吃了个精光。
崔兴文不服气,跌倒了再爬起来。他又盯上了药用水蛭养殖。他想,这东西水鸟不吃,市场价格好多年一直都比较高,养这个准错不了。那已经是2010年了,春养秋收,待放干了田里的水,让他失望的是,水蛭竟然又找不到几条,他坐在田边发呆,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他看见稀薄的水面上,划动着几只小龙虾,其中一只大夹钳里正夹着一条缩成一团的水蛭。他跳下水田,挖开田泥,这一挖,发现田里有好多小龙虾。原来是它们吃掉了水蛭!崔兴文心里一团火冒上来,将小龙虾一只只抓起来往田埂上扔,扔着扔着,他突然反应过来:水蛭没了,小龙虾不也可以卖钱吗?这东西在市场上可是走俏货啊!
他马上在田里抓了满满一蛇皮袋小龙虾,运到城里,卖了几百元钱。此后几天,他天天在田里抓龙虾,这野生的龙虾一共卖了五千多元钱,刚好补偿了买水蛭苗的钱。
经此一遭,崔兴文想,养这养那,怎么就没想到养小龙虾呢?
听说崔兴文要养小龙虾,村里的好心人劝阻他,不要再将辛苦钱打了水漂。原来,小龙虾好吃不好养,邻镇就有一户搞过小龙虾养殖,结果血本无归。
崔兴文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试试再说。为了保险起见,他尝试着在自家稻田里养小龙虾,这样即便小龙虾养不好,至少还有稻米的收入做补偿。为了养好小龙虾,崔兴文几乎全身心扑在稻田里,几本养殖小龙虾的书都被他翻烂了。
小龙虾渐渐长大了,在稻田里挥着一对钳子,大摇大摆地穿行。可奇怪的事开始发生了:崔兴文每天早上去稻田,总能看见田里有一堆堆死去的小龙虾,虾身完整,也不像有病害。这是怎么回事?崔兴文为探究竟,整晚看守在稻田边。夏夜,蚊虫成团地叮在身上,他一动不动紧盯着稻田。夜深人静,一只小小的黑影跃进了田里。崔兴文观察了好一会儿,猛然打开手电筒,光束中,一只小兽唰地溜走了。他看清楚了,是一只黄鼠狼。他走到田里捡起还在动弹着的小龙虾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是黄鼠狼捣的鬼。这黄鼠狼吃得真精巧,尖牙在小龙虾身上打个小洞,只吸食一点虾黄便又吃第二只。
赶走了黄鼠狼,稻田里再没发生奇怪的事。可等稻子收割了,虾也肥了,崔兴文再一次遇到了困难:小龙虾在稻田里到处钻,很难逮到。一亩稻田还好,如果大面积养殖,靠崔兴文的腿脚,哪里逮得过来?如果拖得太久,这些裸露在泥上的小龙虾就会被鸟儿们吃光。
有一天,下了小雨,崔兴文看见小龙虾们竟然自动聚集在稻田中一处小小的水洼里,这给了他启示:如果在稻田边挖一条沟,收割水稻时,从田里缓缓将水放到水沟里,小龙虾不就全都顺水进沟了?就势下个笼子,不就全逮住了?
第二年,崔兴文继续用五亩田进行稻田养虾,摸索稻虾共养,并在稻田里挖沟蓄水。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水进沟,虾进笼,一举获得成功。一算账,比单纯种水稻效益要高出好多倍。
到这时,崔兴文养虾才算入了门,但靠这几亩田,还清过去的欠债还需时日,离发家致富更是差得远。
2014年,崔兴文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要脱贫,我要率先脱贫!”他对自己说,也对他的那些虾说。崔兴文横下心,除了自家的田,还租了别人家的田,一下子养殖了十四亩龙虾。之所以胆子变大了,主要是因为作为贫困户,他得到了政府部门每亩八百元的补助。有了这笔钱的资助,至少不用担心亏本。
2014年是个丰收年,十四亩小龙虾的收入,让崔兴文一举还清欠款。2015年,他又将养殖小龙虾的面积扩大到了三十亩。他三管齐下,将水田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养虾,一部分开辟成稻田养虾,还有一部分用于繁殖虾苗。这一年,他的稻虾总收入高达十多万元。崔兴文多年倾注在稻田养虾上的心血,终于开花结果了。
为了提高亩均效益,崔兴文又摸索出一套冬季虾的养殖技术:在冬闲田里灌上水,秋天放上小龙虾种苗,进行繁殖,到了春天就可以上市。这个季节的小龙虾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白,价格是夏天龙虾的三倍。
在养殖过程中,崔兴文经常请教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在他们的帮助下不断摸索新技术。为了保证双河水库不受污染,他在龙虾塘内模拟湖泊生态环境,种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植物,既可净化水质,夏天又可为龙虾遮阴。同时在喂料上以玉米、豆粕等为主,并自建了小电站,经常注入新水,既帮助龙虾脱壳生长,又保证养虾稻田的水稻不施化肥。
2016年,小龙虾行情特别好,崔兴文的虾又大丰收,稻米加上小龙虾,一共收入二十多万元,当年顺利脱贫。
看着崔兴文每天早上去稻田水沟里起虾笼,拎着虾笼上街去卖,拎一次就是几百元钱的进项,村里人心动了。连当初劝阻他的人也来向他讨教,要跟着学养龙虾。
这正合崔兴文的心思:“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富得乡亲们一起富。”
2016年,双河村专门成立了龙虾养殖合作社,崔兴文担任理事长,以合作社名义建成“稻虾共养”扶贫示范试验基地五十三亩。十六户贫困户率先尝试,立竿见影,当年脱贫!榜样力量大,合作社一下又吸引了贫困户一百多人。
崔兴文的扶贫事迹引起了造甲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他们因势利导,把稻虾共养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聘请崔兴文为全乡龙虾养殖顾问,采取“基地+贫困户”模式,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还开辟了乡村观光一日游,连续四届举办龙虾节,打造了“互联网+稻虾”电商平台,建成绿色稻米加工基地。
短短时间里,双河村“稻虾共养”模式就产生了很好的效益。随后,长丰县决定在全县推广崔兴文的“稻虾共养”。消息传出后,一位从事现代化养殖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找到崔兴文,愿以高薪聘请他。崔兴文婉言谢绝:“我的稻虾共养技术不是我自己拿来卖钱的,是用来带领贫困户致富的。”
同为残疾人,崔兴文深知残疾人脱贫不易,对残疾人贫困户更是悉心帮助。
下塘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玲,自幼上肢残障,后来又被查出患有严重肾病,加上丈夫有严重的腰椎病,全家每年光治病就要五万多元,一家三口人整日愁眉不展。2017年10月,崔兴文得知张玲家的情况,便主动去找她,让她跟自己学养小龙虾。张玲为难地说:“我一没技术,二没本钱,怎么养?”崔兴文说:“这些我都帮你想好了,你就大胆地流转农田。”随后,他帮张玲整理出稻虾共养田块,又无偿送上虾苗等必需物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细心指导。在他的帮助下,张玲家当年就收入二十多万元。崔兴文还通过朋友联系到省立医院专家,帮助张玲做了换肾手术。
2019年,张玲一家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张玲说:“是崔大哥告诉我,残疾人完全可以战胜贫困、改变命运。”
龙虾养殖是门技术活,崔兴文事无巨细,将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乡亲们。几年来,崔兴文到周边乡镇举办了近百场讲座,培训贫困户达一万人次以上。
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技术,除了四处公开讲课外,崔兴文还专门开设了个人短视频账号,将稻田养虾的注意事项一一交代。比如冬天田里水沟的水位,他通过多年观察,发现水位要不深不浅。深了,水温低,不利于虾苗生长;浅了,水鸟就要来吃虾。那到底要留多深呢?崔兴文给出答案:保留二十厘米的水位。再比如,小龙虾养得好不算,还得卖得好,怎么卖出好价钱?他也有一套“生意经”:每年的5月1日到7月1日,不要想着卖小龙虾,这期间夜宵摊生意不行。而进入7月,中高考一结束,夜宵摊生意随即火爆,小龙虾就好卖了,这波行情会持续到9月开学前。也别只顾着高兴,开学前必须将龙虾卖掉,否则后面就不好卖了,因为随后夜宵摊上就是毛蟹当家了。再有,虾病防治历来是个难题,崔兴文的经验是,龙虾当年卖完后,要将水田深翻一次,那么翻多深?晒多长时间?这些经验,崔兴文每次为贫困户们上培训课,都像竹筒里倒豆子,全倒了出来。
崔兴文推广的“稻虾共养”,虾吃昆虫,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光绿色龙虾能卖上高价,绿色稻米同样也能卖出好价钱。过去每斤稻米顶多卖两元多,现在卖到了十元,效益显著提高,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为广大农民接受。
如今,长丰县全县稻虾共养面积发展到二十二万亩,一万多人因此脱贫致富。
深夜寂静,走在宽阔平坦的村村通公路上,崔兴文步子迈得更稳当,也更有信心。还没到家,手机里却热闹起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他组建了“互帮互助似亲”“明天会更好”两个微信群,吸纳九百多位重点贫困户、残疾人入群。发在群里的短视频提醒,他们有的点赞,有的在交流龙虾行情,有的在向崔兴文询问新的技术问题。
还没进门,崔兴文就听见了妻子的笑声。自从脱了贫,妻子脸上笑容多了,身体也渐渐好了,现在能做一些轻体力活了。
再过不久就是立春,春虾就要上市了。随后,雨水丰沛,水田里插上稻秧,田野一片绿色,苗盛虾肥,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这样想着,崔兴文推开家里的屋门,一股温暖瞬间包拢了他。
(责任编辑:特产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