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产资讯 特产企业 特产专题 特产访谈 展会活动 特产文化 特色工艺 名优特产 农牧饮品 矿玉特产 特色美食

贵州:“古茶树之乡”的新“茶事”

时间:2024-04-25来源 : 经济参考报作者 : 李凡

“火中取宝”比拼手工制茶、专家现场点评探讨制茶工艺……日前,一场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在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举行,来自贵州9个市(州)100多名选手围绕红茶、绿茶制作,斗茶展技艺。

“以茶为媒,举办斗茶活动,让更多茶商和行业专家走进我们村了解古茶产业,太极村的‘茶事’越来越热闹了。”曾在太极村任职多年的七星关区信访部门派驻的驻村干部李德亮说。

位于乌蒙山腹地的七星关区古茶树资源丰富,被誉为“古茶树之乡”,其中亮岩镇太极村周围的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当地饮茶文化也极为兴盛。多年前,这里发展条件落后,村民采摘古茶树的茶青制成的干茶卖不上价,多留为自家饮用。

“想把茶叶变成钱,太极村发展茶产业经历过多次曲折。”李德亮回忆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业部门就给太极村拉来一批制茶设备,准备谋划制茶产业,但太极村位置偏远,只有泥路,遇到下雨,进村运货的车辆可能被困好几天也出不去,“出行难”给第一次发展计划泼了冷水;2013年,太极村有了通村公路,引进茶商流转土地经营500亩茶园,无奈管理水平有限,茶园管护效果欠佳,村里的“产茶梦”再次落空。

“真正迎来转机,是2015年以后的再次尝试。”李德亮说,一方面,太极村鼓励村干部带头并邀请发展意愿强的返乡创业者一起成立合作社,发动村民管护古茶树、采摘茶青,合作社统一收购茶青、加工和销售干茶。

另一方面,利用当时的产业扶贫资金等支持,成立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新制茶技术、设备和扩大产能规模,开展采茶、制茶技能培训,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好茶要出山,打响品牌不可或缺。太极村在当地政府和贵州省茶叶协会等多部门支持下,以举办品鉴会、省级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和参加各类斗茶大赛为突破口,进行推介和营销,同时开发“太极古茶”品牌,让藏在深山的古茶产品逐渐得到行业和市场的认可。

在粤黔东西部协作政策支持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等机构还帮助“太极古茶”制定加工技术规程和标准;建设古茶树育苗基地,对筛选的古茶树进行采穗嫁接繁育,推进茶树新品种选育。

冬去春来,经过多年摸索,“太极古茶”产业渐成气候,也惠及当地更多茶农。太极村村民张应珍说,她家有5亩古茶树茶园,每到春夏采茶旺季,一天采摘茶青能挣200多元。

太极村返乡创业青年、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涛介绍,公司去年生产干茶20吨,产品主要销往广州、北京等地,产业带动周围村寨2000余户茶农发展,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为守护好稀有的古茶树资源,2017年起,七星关区对太极村等地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性普查登记,对7万余棵古茶树实施了挂牌保护、认领保护等措施。

2023年底,在七星关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构推动下,毕节市发布古茶树司法保护令,明令禁止在七星关区范围内实施砍伐、移植、掘根等破坏古茶树资源的行为。以司法屏障守护“古茶绿”,七星关区的古茶树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

七星关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陈翔宇介绍,近年来,七星关区在利用好古茶树资源基础上,通过“以古养新”发展茶园、培育40余家经营主体发展多类型品种的茶产业,2023年全区投产茶园面积达5.86万亩,茶叶产量达1930吨,产值达4.3亿元。“下一步,七星关区还将通过建设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茶技术、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等方式,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茶兴农推动乡村振兴。”陈翔宇说。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